只是孙权的使者还未到来,陆逊的使者虞翻却先一步回到建业。
孙权说这句承诺时,语气很是斩钉截铁。
并且犹如化作几根柳絮,将孙权的内心挠的痒痒的。
只是在虞翻面前,孙权并未表现出异常。
在一切尘埃落定后,这个消息也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四面八方传送出去。
只是忙着忙着,在几名来自西方的使者进入建业城中,城内突然就出现一些新的论调。
这样的战略意义,不可谓不重大,更是隐隐在夺取荆州的优先级上。
这些论调的内容是,建议孙权亲征的。
孙权命人毫无理由地赏赐了那几位建言他亲征的大臣。
别说后世的自媒体,在后世的千余年间无数名臣将相都对三国情有独钟,可那些名臣将相提起孙权的武略,哪一个不是快把头摇断了?
事实胜于雄辩,孙权的武略就是令人看不懂的差劲。
这道文书,正是孙权为陆逊准备的封赏文书。
孙权见状一脸慎重地接过陆逊亲笔书信看了起来。
尽管江东取得拿下合肥的大捷,但目前名义上江东还是大汉的藩国,孙权更是大汉的太尉。
甚至喜极而泣。
可渐渐地,这类论调也出现在各大世家的宴会上。
孙权觉得在这种狂欢下,好似往日中一直笼罩在建业天空上的那片状若麋鹿的乌云都被驱散了不少。
这些都证明着在过往的时日中,姜维及数百汉军的艰辛。
现在陆逊出兵还未半年,就为他攻克下合肥,这件事对孙权来说当然是有些难以置信的。
怎么能贸然将心里话,就这么说出来呢?
不过孙权倒也没太过在意,在场的都是他的心腹,孙权不太担心他今日的话会传出去。
而孙权在知道有臣子想让他亲征后,他虽然明面上未对这种建言有何态度,但他的内心却因为这种论调,被挠的更加痒了。
孙权问虞翻这句话没有其他意思,就是虞翻如果认为陆逊会不满意的话,他可以直接上奏刘备,为陆逊争取重号将军的称号。
而拿下合肥的结果,亦让原先许多反对攻打合肥的大臣,直接闭上了嘴。
在虞翻看完封赏文书的内容后,孙权用期待的目光看向虞翻问道:
一句简言之:孙权若想定鼎华夏,那么合肥就一定要先拿下。
尽管孙权知道这么做会引起江东内部的一些动荡,但孙权也知道,陆逊在信中说的是对的。
正因为合肥有着如此重大的战略意义,身为主君的孙权在得知吴军拿下合肥后,又岂会不喜极而泣呢?
不止孙权如此,当这个消息在建业城中散播开后,整个建业城亦陷入了一片狂欢之中。
在合肥大胜的渲染下,很明显孙权的这种毛病,又开始有发作的征兆了。
若不是能隐约看出姜维身上的甲胄,恐怕别人都会以为姜维是逃难的灾民。
至尊还是英明的。
议会上并非没有大臣,劝阻孙权不要轻举妄动的,这一部分大臣也能与那部分支持孙权亲征的大臣,辩论个不分高下。
于是在那次议会上,孙权充分考虑了各位大臣的意见,然后为了江东霸业,“不得不”做出了亲征的决定。
而就在糜旸高兴于“弱敌之计”成功的时候,另一个好消息也传到了他的耳中。
至于孙权,他的性格弱点相比前两位英主,显得更为矛盾。
街亭距离建业并不近,但由于糜旸的重视,建业城内的探子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孙权即将亲征的消息送到了糜旸的手中。
他马上以江东之主的身份,下达了一道道措辞严厉的命令。
孙权要是不想,那这区区一个引子,又岂能让糜旸如愿呢?
而糜旸之所以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实在是孙权亲征一事,等于是江东自己给自己使了个大绊子。
陆逊本来是要求虞翻留下劝孙权答应他的请求的,可从孙权当下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孙权根本就不需要劝就知道该怎么做。
就如他当下对虞翻所说的那两句话。
曹操太过多疑,醉心于以杀止杀之道。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件事内有着糜旸的筹谋,但糜旸远在千里之外,他的筹谋最多只能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
听到孙权温和的询问后,一向被孙权讨厌的虞翻,自问他从来没见过孙权对他这样过。
在得知孙权果真要亲征后,糜旸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但问题是身为仲裁者的孙权,他的屁股是歪的呀。
而当下爱屋及乌的孙权,对虞翻的归来自然就不会太过马虎。
一开始此类论调,只是几名地位不高的臣子在酒肆之间的酒后之语,算不上正式的建言。
当下的江东,太需要一场大胜了!
这样的孙权去往前线,糜旸敢打包票,陆逊得哭出来。
虞翻的回答让孙权大笑起来。
在江东的一众杂号将军中,辅国将军的地位,可以算的上
兴奋的孙权拉着虞翻的手,将他一路拉到离他最近的坐席上,然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