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旸行军的速度并不慢,哪怕一路上他刻意放缓了一些行军速度,以防被魏军半道伏击。
但是在时间进入章武四年十一月的上旬后,糜旸还是顺利率军抵达了离斜谷口的不远处。
褒斜道是长安穿越秦岭通往汉中的主要道路,它的北入口在眉县斜谷口,南出口在汉中褒谷,故才被称为褒斜道。
当下糜旸率军靠近的便是斜谷口。
但糜旸在率军靠近斜谷口后便发现,谷口外横亘着大片的魏军军营。
而那些魏军军营中,正有着大量的炊烟浮起,想来是魏军提前收到消息,率军进驻军营,想着阻挡他进入关中。
褒斜道作为汉中连通关中的大道,魏军一直在斜谷口外修建有营垒。
甚至在这之前,为了预防汉军突袭长安,还在斜谷外的军营中布有重兵。
当然梁州一战后,那些重兵估计也所剩无多,但那些坚固的军营还是在的。
与糜旸一同登高的还有州泰。
相比于法邈的专精政务,州泰是目前糜旸麾下为数不多的称得上文武双全的人才。
正因为知道州泰有着这种天赋,一开始州泰在加入糜旸麾下后,糜旸便让州泰担任南郑县令。
这是在锻炼州泰的治政才能。
而今日将州泰带在身旁一同登高察看敌情,主要为的就是锻炼州泰对军事的敏感度。
故而在观察完斜谷外的军情后,糜旸并未急着说出他自己的看法,他看向州泰问道:
“州卿,你怎么看?”
听到糜旸的询问后,州泰知道糜旸是问他对敌军进驻军营一事的看法。
由于糜旸是
州泰不觉得糜旸是真的想询问他,以糜旸的韬略,他心中肯定已经有了一针见血的看法。
糜旸之所以会在胸有腹稿之下还特地询问他,本质上是在考教他。
考教他是否有被提拔的必要。
当初州泰主动投奔糜旸,不就是看中糜旸的光明未来,想着行攀龙附凤之举吗?
现在梦寐以求的机会来到面前,州泰又岂会不感到紧张呢?
因为紧张,州泰先是好好思考了一番,随后才回答糜旸道:
“在臣看来,众多贼军既已经进驻军营,我军接下来并不好图谋关中。”
在说这句话时,州泰脸色凝重,同时他的语气中还有劝谏之意。
身为糜旸的心腹,州泰可是在从阳平关之时就知道糜旸的心意的。
他的这位大将军虽然嘴巴上说的是,要为陛下当好疑军,但其实上这并不是糜旸心中真正的期许。
不然糜旸又何必提前派孟达进入扶风郡搅弄风云呢?
将关中的敌军大量吸引到长安,这只能说是糜旸心中对此次出征的最低标准。
至于最高标准嘛,所处的高度不同,州泰也无法猜出糜旸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但州泰却知道,无论糜旸心中想要做什么,前提条件都要是能顺利率军进入关中。
可在大量魏军进驻斜谷口外军营的情况下,这一点很难做到。
因为虽然魏军军营并未直接堵在斜谷口,从而让汉军能够顺利走出斜谷口。
但若是不消灭掉谷口外近处的魏军,一旦糜旸率军深入关中后,魏军突然从后截断汉军的粮道,那该怎么办呢?
再加上登高往外望去,州泰对魏军军营的整体构造有了个更清楚的认识。
魏军军营大多依山势而建,这样的布营方式,大大加强了魏军营垒的坚固性。
糜旸目前手中只有一万大军,此番前来更未携带大量攻城器械。
在兵力及攻城器械皆不足的情况下,要想通过强攻的方式,消灭盘踞在魏军军营中的魏军,难度无疑是极大的。
更别说魏军军营内,还有着数量不少的魏军呢。
可以说魏军将坚固的营垒修建在斜谷口外,的确从事实上做到了,将汉军堵在斜谷口内的目的。
无法率军远离斜谷口,与被直接堵在斜谷口内,并无什么大的差别。
州泰脸上的凝重,及言语中的劝谏意味,并没有让糜旸不喜。
哪怕州泰的推断是有失准确的。
在糜旸看来,当下魏军的大营中,并不存在大量魏军。
听完州泰的推断后,糜旸轻咦了一声。
“众多贼军?”
而州泰在听到糜旸的轻咦后,他不免愣了一下。
这四个字,有什么不对吗?
他与糜旸是被魏军军营中飘起的炊烟给吸引到山坡上的。
而从那遍布整片军营的炊烟可以看出,斜谷口外军营内魏军的数量不会少。
至少在上万以上。
梁州大败,让整个关中元气大伤,这是事实。
可同样的兵力放在整个关中是算少,但若集中在一处的话,那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通过敌人的炊烟遍布范围,炊具数量来大致推断敌人数量,是春秋战国时期将领就会做的事情。
并且这个技巧,还被明明白白的写在了兵书之内。
基本只要有看过兵书的人,都会熟知这个技巧。
可是从未领过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