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费耀领军到达阳平关后的
曹真并没有吹嘘。
魏军无愧精兵之称,而曹真本人也无愧名将之美誉,不过数日时间,曹真就能率领五千魏军赶到阳平关下,这样的行军速度不比当初的魏延差。
当曹真领军与费耀汇合之后,曹真马上询问费耀这几日汉军是否有所异动。
曹真询问,费耀自然不敢隐瞒。
他如实汇报道:“这几日阳平关守军只是日常巡逻,并无任何异常。”
“城墙上的贼军人数可有增加?”
曹真又继续问道。
费耀立马又如实答道:“并未。”
听到费耀的汇报之后,曹真感觉诧异。
他已经推断出糜旸是想故技重施,用诈降的方式来打败曹洪的大军。
既然糜旸是怀抱着这种目的,那么当他知道自己率大军来援后,肯定是不会没有应对措施的。
至少也得怀抱着看重的心态,好歹也在城墙上增强一些守备呀!
一切如常,是什么意思?
看不起他曹真吗?
曹真一下子就不乐意了。
糜旸的反应,是不寻常的,这种不寻常超出曹真意料之外的同时,也让曹真的心中泛起不安。
当下的局势,一切如常四个字,是曹真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兵无常势,变化万千。
很多当世人都喜欢谋定后动,都想着在大战开始之前,就将一切事情都谋划的清清楚楚,并且让事情按照他预料的那般,一步步不出差错的发展。
寻常世人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才算的上名将。
但其实世上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战争本质上比拼的就是诡谲多变的人心,在这点基础上,世上又有谁敢说能在大战前就将一切尽料在掌中呢?
正如吴懿以献关为诱饵,诱来曹洪这事,若按之前的谋划,现在糜旸应该是全力伏击曹洪的大军才是。
可哪怕糜旸将许多事都考虑到了,曹真突然率大军到来也让这事有了极大的变数。
不过虽然曹真率大军到来,让糜旸想伏击曹洪大军,成为了一件难以做到的事,可真正的名将就在于懂得随机应变,见招拆招。
于是糜旸立即根据时局变化,制定出了相应的战术调整。
当糜旸做出相应的战术调整之后,现在就是轮到曹真该见招拆招了。
曹真这番领军,并未将刘晔带在身边。
可他在领军出发前时,刘晔曾进言过:刘晔认为当曹真率大军到达阳平关后,糜旸能选择的无非两条路。
一条是不顾一切先伏击曹洪大军,另一条便是放弃伏击曹洪大军的计划,转而增强阳平关关后的防御。
根据糜旸将选择的这两条路,刘晔也分别献上了相应的策略。
只是当曹真领军到达阳平关后,曹真却发现糜旸根本就没按照刘晔的推断行事,他直接选择了
曹真不认为糜旸不会提前收到他率大军到来的消息,所以当下汉军的一切如常,就是糜旸有意的一种无视态度——管你来不来,我继续我做我的事。
糜旸的这个策略,完全在曹真的计划之外,当原来的计划不能继续实施之后,曹真接下来也只能根据时局变化,进行相应的见招拆招。
这是糜旸无形中向曹真发起的一个挑战,一个专属于名将之间的挑战。
遥望着那兵力不增不减的阳平关城墙,曹真的脑海中好似浮现了糜旸的低语询问声——曹子丹,接下来你当如何呢?
尽管曹真之前一直在关中领军,但他是见过糜旸的。
那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
建安二十四年的汉水上,垂垂老矣的魏王,与老骥伏枥的汉中王各携带两位自身的子侄见面。
当时糜旸初出茅庐,却已经通过公安一战,威震天下。
还记得那一日,曹真与糜旸之间不过数步之遥,在武帝与刘备交谈的时候,曹真就一直在暗中观察着糜旸。
曹真知道武帝那一日为何要带他在身边,为的便是让他好好看清糜旸这位来日的曹魏大敌。
恍惚间数年的时间过去,曹真已经成为了曹魏的大将军,成为了当下曹魏除曹丕之外的
想到此,曹真的嘴角不经意间流露出笑意。
他原本慌乱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
他是武帝留下来有资格与糜旸成为对手的人,又岂能因为一时的出乎意料而慌乱不已呢?
当内心安定下来之后,曹真的思绪变得极为清晰。
糜旸不可能对他的到来无动于衷,糜旸之所以要表现的一切如常,为的就是要扰乱他的判断。
思绪清晰之后,很多事自然就想通了。
在明白糜旸的用意之后,曹真反而不急切了。
或许他不知道阳平关的另一面,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但他可以通过他这一面汉军的举动来进行判断。
哪怕糜旸再如何布下迷魂阵,兵力不足远远是他最大的弱点,糜旸是不可能做到既派重兵守备关后,又派重兵伏击曹洪所部的。
只要这一点事实不改变,那他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