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
数年来,多有达官贵人来到襄城外祭奠陈太丘。
但那些达官贵人在邓艾的自荐下,因为邓艾的口吃,从来没给他一次完整阐述他胸中韬略的机会。
现在这机会,糜旸给他了。
在糜旸真诚语气的感染之下,邓艾压制住自己的激动,而后他在糜旸耳边言道:
“公安一战,将军战功卓著,名扬天下,已官拜将军。”
“依艾所料,待汉水两军交换人口一事事了,将军定会被汉中王安排出镇一方。”
“荆益两州之中,将军在荆州一地声名最盛,汉中王极有可能会安排将军出镇荆州某一郡。”
“但艾以为,窃为将军将来计,将军不能在荆州镇守,应主动请求前往东三郡。”
邓艾口吃的毛病依然在,当他开始说起长篇大论来,那种言语的磕绊感,更让人无法忽视。
这要是落在旁人耳中,可能还没等邓艾讲完几句话,就会出声打断邓艾。
但糜旸却不同,面对着邓艾言语上的磕碰,他的脸上从未显现不耐烦之色。
他没有催促邓艾,而是很耐心的等着邓艾组织语言继续说下去。
糜旸的表现令邓艾心中感到很温暖。
这种温暖是他过去从未在外人身上体会过得。
当糜旸听到邓艾建议其出镇东三郡后,他脸上的神色一变。
邓艾前面的话,一般的人都能猜测的出来,但他最后的这个建议,却令糜旸感到重视。
因为重视,糜旸不再坐在马上居高临下俯听邓艾所言。
他直接跳下来马匹,与邓艾平等对视,并伸手令其继续言语。
在糜旸下马后,沉浸在自己谋略世界中的邓艾,丝毫没有察觉到他平视糜旸已经是逾礼之举。
他直接蹲下来,在糜旸的身下用地上的石子开始代替东三郡为糜旸谋划起来。
而邓艾一蹲下,糜旸也直接蹲在他对面,看他以石作麾,指点山河。
在过往的岁月中,邓艾因为生活贫苦,常常用石子代替摆设军阵地形。
所以那些毫不起眼的石子在他的手中,犹如变成了一个个灵活的军事要塞一般。
“去年汉中王兵发汉中,又命刘将军等人夺取上庸等郡,最后更命关将军北伐襄樊。”
“艾料之,汉中王之意图乃志在打造依托汉水,从汉中到襄阳的一条北伐前线,以彻底完成当年诸葛公的隆中战略。”
“今岁,汉中王的意图已经达成。”
“在汉水的勾连之下,汉中、东三郡、襄阳三处战略要地已经连成一体。”
“因为汉水,三处要地唇齿相依,同气连枝。”
“而相对于汉中与襄阳二郡,东三郡虽处与群山之中,但东三郡乃是整条汉水防线的枢纽之处。”
“东三郡若失,汉中与襄阳的联系,当即会被拦腰截断,无法相互呼应起到共同北伐之效果。”
“而且东三郡虽然并不直接面对北方强敌,但因其地理位置特殊,驻守东三郡之将既可绕道汉中,北伐庸凉,亦可直接顺水东下,攻击中原腹地宛许之地。”
“群山环绕,令东三郡易守难攻,北伐之时,东三郡守将无后顾之忧,可尽起大兵。
且东三郡境内汉水流淌,粮草运输方便,可东可西。”
“当世男儿,以战功称雄。如此形胜用武之地,曹操苦求而不得,将军若弃之不求,岂不可惜?”
邓艾边说边摆弄着地上的石子,在他的摆弄之下,大致的东三郡地图,被其粗略的描绘在满是黄土的地上。
在邓艾说完后,他用期待的目光看向糜旸,见糜旸的神色似有心动之色,他心中大喜。
只是这时糜旸却说道:“东三郡虽是战略要地,然并不富庶,将来若以东三郡为基地出兵,粮食不足该如何?”
面对糜旸的这个疑问,邓艾心中早有腹稿。
他指着地上的“东三郡”道:“东三郡虽受群山环绕,然其境域广大,境内不缺平原之地。”
“最重要的是,东三郡境内水系纵横。”
“粮食者,无水不生。”
“将军若能驻守东三郡,可大开河渠,引水浇溉平原,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并且东三郡平时并无战事,将军可大力开展屯田之政。”
“如此不出数年,东三郡所产之粮食,足够将军麾下大军驰骋四方。”
听到邓艾如此说之后,糜旸问出了他心中的最后一个疑问。
“不久前汉中王已经指派右将军前往董督东三郡,汉中王又岂会再命我前去驻守东三郡呢?”
这个消息倒是邓艾之前所不知道的,但是关于名震天下的张飞的之前的情报他还是知道的。
邓艾脸上浮现思索之色后答道:“右将军之前为汉中王所器重,驻守巴西阆中。”
“巴西阆中乃益州腹心之地,且巴西境内异族颇多,如此要地汉中王当不会轻易换人镇守。”
“艾以为汉中王令右将军董督东三郡之举,应该只是权宜之计,将军勿忧。”
“以将军当今战功威望,及与汉中王之亲密关系,若求取领兵驻守东三郡,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