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柱前脚刚走。
后面梁成就又得到了朝臣的禀奏。
这段时间,洛京城内,可谓是人心惶惶。
坊间传闻更是添油加醋,润色的真假难辨。
流言蜚语,沸沸扬扬,不净于耳。
这些不同的声音对梁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但是梁成也不是非要一股脑的去毁坏。
有些时候,必要挽回还是要去做的。
不知不觉间,梁成脑海之中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
首辅马忠,次辅张远,户部尚书杨迁跃,吏部尚书郜德功,礼部尚书公孙离,刑部尚书刘禹州等主要的内阁成员都来了。
他们齐聚在秦皇宫内。
并非是劝梁成就此罢休的。
毕竟他们清楚这位陛下的态度跟脾气。
只要梁成决定的事情,没人能够劝得动。
自然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就改变了陛下的计划。
他们此行聚集在秦皇宫,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如何在已经造成巨大影响的情况下挽回一部分损失。
或者是最大限度的保留朝廷的体面。
毕竟杀了那么多读书人。
舆情起来之后。
针对陛下的不满声音越来越多。
绝对不容小视。
殿内。
几人面面相觑,沉默了好一会儿。
可是谁都不敢率先开言。
最终还是马忠站出来说道:“陛下,太岁军还在抓人,不止是京都皇城,我大秦的各大郡城跟县府也在不停的抓人。”
“如此,何时是个头啊?”
“天下官员跟百姓,不少人如今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若是再不停手的话,对陛下的仁德之名有莫大的影响。”
马忠还是敢说。
这也是梁成敢重用他的原因。
“马忠,您说这样的话,其实无可厚非,只是这次情况不太同于往日,现在闹事的那些人思想迂腐,已经不但纯是墨守成规了,而是冥顽不灵,他们的本意可不是为了黎民百姓,就是想要护着他们的利益而已。”
“陛下,臣以为,被抓的人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恶劣,很容易令百姓产生不好的想法,从而造成更大的误解。”
马忠继续说道:“臣知道陛下所做的一切皆是利国利民,然而,我朝的百姓大多是目不识丁,他们当中很多人不理解,反而容易被歹人当枪使,老百姓听信谗言,或许真让他们以为陛下是重武轻文呢?”
“那该如何是好?陛下又该如何收归天下人心呐?”
马忠言辞凿凿,神态恳切。
“陛下,臣等想法跟宰相大人一样。”
郜德功
接过话茬,说道:“现在陛下推行利好的变革,朝廷成立的三个新的部门,在各郡都需要永恩,如此情况之下,读书人遭到打压,只怕对新政的实施有所不利。”
郜德功已经说的很委婉了。
此人是炎皇帝时期的进士。
但是他的祖上,都是大炎的肱骨之臣。
实际上郜德功的意思是觉得如今朝廷正在用人之际,不应大肆偏袒武夫。
虽然文人有了过错。
却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的读书人。
郜德功现在被梁成重用后,已经是大秦帝国的吏部尚书。
可谓是执掌着大秦帝国的官员任命。
陛下这样的做法,让他在岗位上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让他用人的理念,也不得不重新考量。
大炎时期。
冗官冗政。
各个衙门口的闲官多的没地方安放。
如今的大秦,却是空闲着很多的职位。
需要大量用人。
关键梁成这么一搞,让用人的条件无限制的提高了。
他郜德功得找对应的专业人士。
避免那些不懂金融的官员去国税部。
“陛下,臣以为,高大人言之有理。”
礼部尚书公孙离也附和道:“康绍宁家族的事情,已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现在普遍舆情都觉
得陛下专门拿文职开刀,我们该力挽狂澜,将舆情重新拉到正规的频道上来。”
“正如高大人说的那样,最起码,陛下不能继续让百姓误解下去了。”
“那样不利于陛下对大秦的统治。”
这几个人说的话。
虽然逆耳。
可都是大实话。
梁成喜欢听。
这些人大多数是跟着他从炎西那边出生入死过来的。
一个个忠心耿耿,为了他的大秦基业,也是颇为用心。
陛下让太岁军在康绍宁的府门外杀人了。
杀了一些读书人。
还有一批官身大学士。
事情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是要考虑如何给皇帝陛下擦屁股了。
就像康绍宁那样。
早朝的仁德殿内,被暴揍至死。
府外,又被搞了一批连坐。
如此做派,恐怕会让朝野内外的文人都不敢再向陛下谏言。
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