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就清初那点清兵要打到猴年马月才能统一全国,其中最著名的几个头目就是康熙平定的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期初他们原本都是明朝降将;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实际都属于仆从军,不过这些仆从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都是按民族区分设立,有严格的区分规则,所以主家强盛时还好,一旦主家衰弱很容易受到反噬,比如汉末时期不少依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开始两头倒以至于后面的惨剧,而唐朝更是和阿拉伯的怛罗斯之战惨败,就是因为战斗时的仆从军葛逻禄番兵阵前反叛,更后面的安禄山之乱更是让唐朝一蹶不振,就是满清入关后的吴三桂最后也反叛了一波,让康熙一时都惊慌失措,要不是周培公或许满清都被赶出中原了,所以仆从军也是一柄双刃剑,用不好就要伤已。李凌现在的情况就是核心人马死不起,现在局势每一天都在剧变,很快各方都会做马镫马铁蹄,甚至仿制差一点的现代复合弓,李凌不仅要加快发展,还必须快速的扩编自己的军队应对可能的变化,如果要按之前的计划就算培养出一万合格的玉门人民军,自己也不舍得拉出去随意和人家拼命!所以李凌只有采取仆从军制度来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不过李凌的计划的仆从军比历史上都有一个优点,或许能杜绝其中的危害,因为现在玉门村的人都是原来的各州大夏百姓,所以基本上没有多少各族对立的问题,而且李凌计划对这仆从军制度也进行调整,李凌抛弃了快速的消除大夏语言的策略,毕竟大夏国这立国几百年上千万人,不是自己几十年间就能完成的,将汉话作为一种组织内部语言来开展,除了玉门村的要求不变外,其他新地盘都先在管理组织和军队中推广,先让汉语成为一种提升的条件,只要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军令对话,能杀死一个敌人就可成为正式玉门人民军,李凌到时只抽调一半进自己的核心队伍,而另外一半留在新军中升为基层军官,保证了仆从军上升的渠道的通畅,这样让两支部队逐渐紧密联系起来,让仆从军不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区别对待,这就尽量保证了仆从军的忠诚,随后李凌想了一个霸气的名字玉门陷阵营,实际在李凌心中就是消耗品,虽然李凌的良心告诉自己这样不太好,但是李凌没有其他更好选择,这就是所谓慈不掌兵吧,为将者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