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作为官宦子弟晋升之道,常年养尊处优的禁军,当然打不过经过战场厮杀,赵平乐千挑万选出的亲卫。
那内侍仍在叫嚣,潇春雪命人堵了嘴,连同那道假圣旨一起送到京兆尹衙门去。
还特意吩咐,不必遮掩,好生告诉沿途百姓,有人假传圣旨君夺臣妻,意图毁坏陛下清名。
住在附近不远,闻讯赶来的贾芸,自请接下差事,亲自送人过去。
赵平乐不许,冷着脸道:“听说小红刚有身孕,芸哥不必如此,快些回家去吧。”
贾芸不走,执意要去。
潇春雪便问:“你可知其中风险?”
“自然知道,”贾芸躬身道:“还请三爷,三姑娘放心,我必定办妥此事。”
潇春雪与赵平乐对视一瞬,应了贾芸。
贾芸带人走后。
潇春雪、赵平乐便跪请贾政将他二人逐出贾家。
一旁李纨这才反应过来,方才是真的圣旨,不由捂住心口,流泪满面,担心看着跪在地上的二人。
除李纨外,在场其他人其实早已猜到,只是不敢相信潇春雪、赵平乐敢如此作为,自欺欺人抱有一丝侥幸,期盼着确如潇春雪所言。
逐族出宗这样的大事,不是女眷可以做主的,王夫人与、贾政同在上座,一言不发。
贾政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现今年迈,名利大灰。
贾政、贾宝玉、贾兰祖孙三人都是真正的古代人,出身勋贵世族,幼承庭训,为人者当为国为君为民为家。
潇春雪、赵平乐如此藐视皇权、公然作对的行为,贾政祖孙三人都不能理解。
贾政痛心疾首之余,亦是担忧不已。
贾宝玉崇尚孔孟之道,他从未觉得孔孟之道有不好之处,只不过觉得世间之人曲解孔孟,他不屑与之共沉沦。
贾宝玉也的确不喜仕途经济,是因为他觉得朝堂上没有贤臣,但这不影响贾宝玉对于皇权的敬畏之心,事实上贾宝玉对于皇权的敬畏犹在贾政之上。
潇春雪公然轻视皇权,亦非孔孟之道,贾宝玉无法认同,可他又对赵平乐、潇春雪有着极深的手足之情,夹杂在其中很是痛苦难耐。
相比之下,贾兰年纪小,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少年人总是赤诚热血。
贾兰觉得三姑姑、三叔所为虽然欠妥,但是三叔征战沙场,百死而归,于国有大功。
三姑姑仗义疏财,一心报国,且与北静王婚约已定。
可如此贤良的他们却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三叔久未起复,三姑姑差点被迫一女嫁二夫。
贾兰为他们不平,古代以家族宗亲为根本社会单位,三叔、三姑姑未曾做错,岂能被逐?
贾家风骨何在?
贾政久未出言,不知是有此一虑,还是舍不得儿女。
潇春雪不能明确的告诉贾家诸人,新帝曾有意送她和亲远嫁等事。
于是潇春雪换个角度,劝说贾政道:“老爷您是知道的,自环儿归朝一直遭受陛下忌惮,所谓狡兔死走狗烹。
我因资助军火工坊被推到风头浪尖。
陛下今日下旨想要迎我进宫。
但我与王爷婚约已定,我绝不背弃他。
事到如今,我们姐弟绝不会坐以待毙,任人鱼肉,与陛下已是不死不休。
如此一来,一个不好九族覆灭就在眼前。
为了留下血脉传承,还请老爷忍痛割爱,与我姐弟断绝关系,保全自身为要。”
贾政闭眼不答。
贾宝玉痛哭着求贾政莫要答应,弃潇春雪姐弟不顾。
屋内人无不落泪,面色戚戚。
“不必再说,事不宜迟,请老爷此刻与我去宁府祠堂断绝关系,”赵平乐叩首道。
贾政仰头捂脸流泪,不动不言。
赵平乐起身,去扶贾政道:“老爷,得罪了。”
不等贾政反应,将人架起,抬腿就走。
其他人只得跟上,赵平乐便道:“我与老爷去就是,还请太太、大嫂收拾东西,等我们回来,你们便搬出侯府,先去荣府暂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