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为人,觉得这样的祸害就不该留在人世间,白白浪费粮食。
赵姨娘如此不知进退,赵平乐只想送赵姨娘去死。
潇春雪觉得赵姨娘出手害王熙凤、贾宝玉性命之时就该死了,让她苟活这么多年,已是便宜她了。
不过,赵姨娘死也该死的有价值才是,马道婆也该与她一起论罪而诛。
之前是因为时机未到,如今是个好时机。
新帝上位以来,比照先例理事,并没有大刀阔斧改革,那时大家以为这位新帝是个守成之君,并不激进,至少会三年不改孝道,所以朝局安稳。
不想,过完年,定了年号,新帝便开始破旧立新,屡出新政,甚至为了推行新政,有大幅度调动官员之兆。
若非贾家因贾母去世,全体辞官守孝,急流勇退,只怕这次也会被波及到。
新官上任三把火,指的是官员,古代官员在一地任期有限,且官吏分家,通常官员是外来户,吏是世代相传的地头蛇,才有此一说。
但皇帝不同,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皇帝能在继位之初革故鼎新,绝大部分皇帝不改孝道的原因除了稳固朝局之外,是因为作为以皇权集中为基础的封建王朝,皇帝这个位置太重要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有新政,推行也要徐徐图之,不可冒进。
因为新政,往往意味着权益重组分配,皇帝与臣子共治天下,推行新政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动摇现有臣子的利益,一旦过激、过快就会激发矛盾。
这也是正常情况下,日渐衰落的王朝很难在中后期通过改革,延续下去的原因。
如果皇帝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结局往往是被废、被杀,甚至断送整个王朝。
如今的新帝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他种种行为来看,潇春雪、赵时欢推断也许是因为新帝做太子的时间太久了,久到他能够看清楚旧勋贵集团对于皇权的威胁。
比如林如海祖上曾为列侯,到他这代已无爵位,但他高中探花,又是钦点巡盐御史,可谓简在帝心。但林如海想为贾雨村谋官,却要求助贾政。
贾家已式弱多年,子孙不屑,且贾雨村是惹得先帝龙颜大怒,即批革职之人。
可贾政只竭力内中协助,于题奏之日,便轻轻为贾雨村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让贾雨村谋补了此缺。
这并不是贾政比林如海厉害,而是因为如贾家一般的勋贵世族,它们与国同长、世代联姻,故友亲朋遍布朝野,既有勋贵血统、又科举出身的林如海不就是贾家的女婿吗?
这些世家大族一荣俱荣、一损俱荣,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曾经它们是国之柱石,如今其中的某一部分家族已经成为了王朝的毒瘤,是确实应当除去的存在。
只不过不能一棒子全部打死。
事实上之前先帝已着手再做。
当初老太妃病重甄家女眷进宫探视,老太妃薨逝不久,甄家便被抄了家。
这位老太妃必定与甄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可能出自甄家。
先帝等老太妃薨逝才抄家,除了顾虑老太妃之外,更重要的是近百年来旧勋贵日益膨胀,皇权有所旁落,先帝有时不得不妥协,又或是先帝本身采用的就是小刀割肉之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其它家族。
所以书中与甄家交好的贾家,并没有因甄家抄家,而有所警觉。
新帝将旧勋贵的弊端看在眼里,一朝登了帝位,雄心壮志,想要一整山河,也是因有之理。
但他如此不管不顾,潇春雪猜新帝动作如此之快,也许跟这次大胜后新起勋贵的人员构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