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西海菩提树下苦思冥想七七四十九日,终领悟大道,得证菩提果位,开创佛法一途,这才有了如今的西漠佛国!” 叶无双连连点头,当即问道:“所以,迦叶便是开创佛法第一人,故而被尊称佛陀?” 老僧却微微摇头,笑道:“得证菩提果位,仅为菩萨,并非佛陀。” “菩萨?” 叶无双眉头一蹙,问道:“所以迦叶,是先成的菩萨,而后成的佛陀?” 老僧颔首。 叶无双又为问:“他是如何成为佛陀的?” “追寻佛的至高境界!” “佛的至高境界?” 叶无双又是一愣,不懂了,疑惑道:“佛的至高境界是什么?” 这下,老僧陡然一愣,陷入沉默。 徐徐,他才缓缓道:“我不知道。但迦叶认为,是佛陀;故而他斩出了我,从此一颗琉璃心,再无凡垢,得证佛陀!” 迦叶认为? 叶无双眉头一蹙,再问道:“为什么迦叶认为佛陀是佛的至高境界,而不能是菩提,或者罗汉,乃至沙弥?” 这很奇怪。 佛法有云,众生平等。 可在佛国体系中,却将三六九等,分的颇为明细;甚至就连文武佛修,都给分了出来。 这不很怪? 听到此话,老僧微微抬头,瞥了叶无双一眼,道:“佛道修行,在内,而不在外,追寻的是果位证道,轮回传承;施主非佛国之人,自然不懂佛国果位。” “请大师解惑!” 叶无双再次拱手,摆出一副求知做派。 老僧乜了眼叶无双,道:“佛国体系,禅道有沙弥、法师、禅师;武道有武僧、金刚、罗汉;二道合一,皆可得证菩提,入菩萨之境,施主可知为何?” 叶无双微微摇头。 “此乃宏愿所至。” 老僧悠悠道:“宏愿,与菩提果位息息相关;许大宏愿者修心,当入禅道;许小宏愿者修身,当入武道;两道之终,皆证菩提。” “而得证菩提者,是为菩萨也;是故,修禅修武,最终在证得果位之后,均为菩萨!” 叶无双微微颔首,这个他倒是听懂了。 简单的说,佛国的修行,需要先发宏愿,立下皈依目标-证菩提果位。 然后再通过两种途径,追寻这个目标。 而这两种途径,便是禅修:打坐诵经,用心灵领悟菩提;和武修:打熬体魄,从身体领悟菩提。 最终,得证菩提果位,便可成为菩萨。 所以,佛国无论是禅修还是武修,最终的结果,都是成为菩萨。 可这么说来,佛国体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菩萨境啊? 佛陀又是从哪冒出来的? 这个解释,几乎完美表述了佛法体系,也解释了迦叶乃是领悟佛法的第一人,也是得证佛法果位的第一人。 也就说,迦叶是佛法一道的开山鼻祖! 可既是流派的开山鼻祖,那他应该已经站到了佛法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点;虽然可以继续钻研佛道,晋升佛陀。 但在没有晋升佛陀之前,佛道体系最高境界,就应该是迦叶所能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菩萨境才对,却为何会冒出个佛陀?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闯关,在没有进入关卡之前,自然不会知道关卡里有什么了,也就更不可能给关卡取名了。 难不成,那个迦叶在未能于佛道上更进一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下一个境界了? “按照大师所说,佛国体系虽分禅武,但本质上都是修的菩提果位,求的是菩萨之境,最终能够达到的也是菩萨之境;那如此一来,修佛之人拜的不应该是菩萨么?” 叶无双当即说出心中疑问,道:“却为何却口口声声拜佛?佛陀又是如何而来?” “这就是佛道,与武道不同之处了。” 老僧不为所动,淡然解释道:“佛法无边,求无止境;但欲要修行,必需先立宏愿。” “而佛法体系,境界分明,人人皆可修至菩萨;若将菩萨境定位至高境界,达到此境者,岂不宏愿不存?” “既宏愿不存,便无修行信念;既无修行信念,又如何寻求更高?” 叶无双一愣,愕然道:“所以,迦叶为了让世人有个永远追求的目标,于是便创出了佛的至高境界,也就是佛陀?” “是!” 老僧颔首,笑道:“若佛法尽头为菩萨,那修佛之人皆可成菩萨,又如何拜之?就如武道巅峰为帝境,修武之人皆有望达到,又如何拜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