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知道,第十版教材,最新的那一版里写的每小时降3.9-6.1ol/l。”罗浩微微一笑。
cu住院老总一下子怔住。
罗教授什么意思?他能详细说出第十版教科书的内容,这版《内科学》可是24年7月才发行的。
cu住院老总刚刚在心里升起的一丝不屑华为虚无。
来得也快,去得更快。
“罗教授,第十版《内科学》您……也看过?”cu住院老总小声问道。
“扫过一遍,整体还行,但多少有点小问题。”
“!!!”cu住院老总觉得自己的耳朵有点不好使,罗教授刚说了什么!
有点小问题,主语是第十版《内科学》?
那可是教科书,是教科书!!
cu住院老总心里声嘶力竭的吼着,沉默的振聋发聩。
这时候无论接什么话都不合适,人家罗教授能说教科书有问题,自己能说?
住院老总可不敢。
“害,尽信书不如无书,教科书也是老师们编纂出来的,知识总是在更新迭代,不能全信。”罗浩看见cu住院老总的表情,微笑说道。
“呃,比如说呢?”cu住院老总见罗浩如此笃定,便小声询问。
“比如说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每小时降糖速度的建议,应该从每小时降3.9-6.1ol/l,改成每小时降2.8-4.2ol/l;补碱指证改成了ph<6.9。”
cu老总马上不愿意了,可她转念之间就想到了一种可能。
“罗教授,您说的数值是去年指南里提到的?”
“是啊,指南和教科书之间相悖,学生们到临床后听谁的?患者家属拿着教科书去投诉,你说按照指南治的病?患者家属拿着指南去投诉,你说按照教科书治的病?”
“这不合适么。”
罗浩两个问题,把cu老总问的冷汗岑岑。
这种事儿要么不发生,要发生就是大事。谁还能保证自己一辈子运气都那么好呢?
她马上拿起手机,开始搜索最近的指南。
果然,就像是罗浩说的那样,指南里的数值和教科书里的数值不一样。
cu住院老总面色凝重,端着书,手里拿着手机走到罗浩身边。
“罗教授,您觉得哪个数值更可靠?”她压低了声音问到,仿佛这是一个多大的秘密,不能让人听到。
“指南。”罗浩毫不犹豫给了答案,“指南的变更是要开会,拿出实际案例反复讨论的,还是更值得相信一些。”
“好。”cu老总马上去更改医嘱,先把降糖速度给降下来。
修改完,看着护士调整了微量泵的速度,她犹豫了一下,又来到罗浩身边。
“罗教授,第十版教科书刚出没多久,您真的看过了啊?”
“不说了么,没仔细看,就扫了一遍。”罗浩笑了笑。
“那,那,那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cu住院老总结结巴巴的问道。
“不是不对,是值得商榷,可能答案会有争议。毕竟编纂教科书的都是大佬级专家,老板们可能有自己的想法。”罗浩纠正。
“呃~~~”cu住院老总愣住。
“接触一些书籍编写发现,再好的书也是人写的,每个人负责其中的一部分,章节之间的品质都不容易统一,权威书籍出小错误很多的。”
“……”
cu住院老总不知道该怎么接罗浩罗教授的这段话。
好像怎么接都不对。
质疑教科书?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罗教授说得,自己可说不得。别说是说,连听一句,cu住院老总都觉得耳朵发痒,浑身难受。
“比如说窦房结最大复极电位-65v,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30-175g/l,女性115-150g/l。这里面的数值,就有些问题。”
cu住院老总一脸茫然,随后想到这句话说得有些模糊,应该是罗教授自己也不记得了吧。
应该是这样!
她心里想事儿,脸上却藏不住,把没说的话都表现出来。
罗浩看见后微微一笑,也不多解释说过的话,而是继续说道,“第737页吡格列酮15-30g/d。但根据说明书,最大剂量可以是45g/d。”
“!!!”
cu住院老总马上拿起教科书,翻到737页,赫然看见了上面书写的内容和罗教授说得一模一样。
至于吡格列酮的说明书,她是知道的。
的确有问题。
“不过剂量这种,还是要看临床经验的。从前的沐舒坦,周老板就说过可以不管说明书里的剂量,每天能用无上限。”
“!!!”
“但现在不敢喽,人家患者家属拿着医嘱单和说明书去告你,一告一个准。痰化不开怎么了?慢慢来呗。”罗浩极难得的吐了一口老槽。
“罗教授,还有什么?”cu住院老总心神恍惚。
“第686页表格中有拼写错误——dequervn甲状腺炎应该是dequervn甲状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