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白纸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崛起九连城 > 第242章 夺取开原城

第242章 夺取开原城(1 / 2)

开原城大明辽东辽海卫,三万卫,安乐州的卫所衙门。<\/p>开原城治下有九个镇堡,几百个墩台,还包括三个边关,镇北关,广顺关和新安关。<\/p>要说大明的兵部不懂兵事,也不是完全不懂,在地图上排兵布阵还是整整有条的。<\/p>开原城处在女真和鞑靼的夹缝之中,与附近的关墙寨堡,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防御体系。<\/p>但要说大明的兵部懂兵事,又高看了他们,因为兵事,少不了兵将的使用。<\/p>兵将都是有学有肉的人,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字。<\/p>无论是大明的兵部和辽东的经略,巡抚都只会部署军队,至于如何让军队提高战斗力,他们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给足饷银。<\/p>在他们的眼中,只要给足饷银,随便什么人,求战欲望就会杠杠的。<\/p>其实他们也没错,对于那些常年吃不饱饭的卫所士卒来说,为银子拼命,无话可说。<\/p>但让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去拼命,怎么拼得过常年吃肉,身体彪悍的女真人和鞑靼,更别说常年训练不休的兴义军了。<\/p>而且发的饷银能不能到每一个大明士卒手中,也是很难保证的,这帮高高在上的官员,其实很容易被蒙蔽。<\/p>现在在开原城的,有三千大明卫所士卒防守。<\/p>如果他们每时每刻都守着边墙,在不靠谱的土城墙的帮助下,防住女真和鞑靼的进攻,问题不大。<\/p>但大明的卫所士卒,不过是卫所长官的奴隶,要为长官们提供免费劳动,哪里能专心守着边墙。<\/p>兴义军打过来的时候,大明的卫所士卒正驻扎在外,给卫所长官放马牧羊呢!<\/p>李肖虎领兵而来,这些明军立即做鸟兽散,开原城中,稍有薄产的,闻讯更是纷纷外逃。<\/p>李肖虎可不会让这些人逃走,这些人无论好坏,都是兴义军需要的。<\/p>开原之南,来了一千人马,打着“李”字旗号,正是闻讯来救援的李如桢部,<\/p>没多久,又来了一个打着“李”字旗号的一千兵马,是闻讯来救援的李光荣部。<\/p>两人看到兴义军势大,根本就不敢向前,相互看了一眼,都退走了。<\/p>李肖虎也观察到了这两路兵马,他并没有让人追击。<\/p>开原城被攻破的消息传来,杨延武跟着进了镇北关。<\/p>镇北关内,一队衣着破烂,身体瘦弱不堪,走路颠颠撞撞的普通明人,在兴义军的押送下,排成一队长列,朝关外而去。<\/p>杨延武找到了押送他们的大队长。<\/p>“这些都是流民吗?”<\/p>大队长用手轻拍胸口,回答道:“总督大人,这些不是的,这些都是当地大户的佃农!”<\/p>“佃农,这和大明的流民也好不到哪里去啊!”杨延武很惊讶。<\/p>他购买了大量的大明流民,觉得大明的流民非常的凄惨,但没有想到,大户人家的佃农,和流民比起来,也没有什么两样!<\/p>杨延武自然不了解,在大明,几乎所有的土地都在士绅富豪,皇亲国戚手中,大明的大部分人,都是佃农。<\/p>这些佃农,也只是比流民稍好一点,能够维持得下去而已。<\/p>稍微碰到一点灾难,就会破产成为流民。<\/p>在开原城辽海卫署衙中,杨延武见到了李肖虎。<\/p>“肖虎哥,收获怎么样!”<\/p>“收获很大啊,城中五个大户,城内有三万多人,各处镇堡,估计有五万多人!<\/p>延武,我们真要将这些大户的财产没收吗,这可能会引起激烈反抗!”<\/p>李肖虎看着杨延武,脸上有担忧之色,不过他的脸黑,杨延武没看出来。<\/p>“八万人口?开原怎么会有八万人口,那怎么只有三千士卒?”<\/p>杨延武并没有纠结会不会有人激烈反抗,他只是惊讶于开原城的人数。<\/p>李肖虎点点头,肯定地说道:“确实有八万人口,这些大户人家倒是有不少家丁,没有算在士卒里面。”<\/p>“延武,我们真的将这些富户的家产没收吗?这和我们提倡的保护私有财产的理念不符合吧!”<\/p>李肖虎再三问道,他怕激起激烈反抗,到时候攻城略地,就没有这么容易了。<\/p>“当然要没收,他们只是我们兴义军的俘虏,不是我们治下的公民。<\/p>而且他们的这些财产,大多数都是不义之财!”<\/p>杨延武说得很果断,虽然对一些善良的人来说,这样做确实不公平。<\/p>但是,杨延武却不想开这种头,因为一旦放开,对兴义军现在的领地,将会是一种剧烈的冲突。<\/p>这些人太有钱了,如果就这么

最新小说: 重生晚明,我在澳大利亚搞生产 三国一场大梦 瘟疫开局:从汉末开始捡词条 明末:崇祯二年重建大明 我在地府修长生! 隋唐道侠:秦岫风云传 看日月,品山河 萌趣三国 三国一场大梦 明末挽天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