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家的商人这两年虽然从北海镇政权获得了海量的茶叶贸易份额,带来了高达百万卢布的收入,然而他们始终都不会和北海镇一条心。这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了“侵犯”。至于民族和信仰问题,只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时利用的工具罢了。
两年前,鉴于伊尔库茨克当地那可怜的手工业和农业情况,赵新下令取消了人头税、以及与工商产品交易无关的一切税收。如此一来,征税的主体自然就从农民和小市民转移到了商人--尤其是大商人的身上。
不过那会儿不管是恰克图还是尼布楚的互市贸易已经中断了好几年,市面极不景气,五大家和其他的中小商人对茶叶和大黄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大家关注的都是赵新提供的海量茶叶和大黄,至于税不税的后面再说。
这年月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官商勾结少交税那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五大家虽然暂时没有了插手城市管理的特权,可他们觉得凭着金钱攻势,怎么都能重返新的市议会。然而当半年过后,随着大批茶叶的到来以及新颁布的税则条例,整个商人团体顿时就炸了。
简单来说,北海镇的税制是参照另一时空五十年代颁布的“工商统一税条例”和实施细则,对126类工业项目产品、商业零售、服务业和建筑加工项目进行征税。其中税率最高的是外部输入烟草,高达66%;税率最低的则是印花税,合同金额的0.1%。
由于北海镇是赵新个人资本主导的“公有”经济,同时北海镇内的所有工业项目和绝大部分商业项目都属于赵新个人投资,所以收税对北海镇而言,其实是左手倒右手的事。
为了鼓励治下的农民踊跃出售粮食,北海镇目前对粮食类商品交易的税率只定为1.5%,农林牧渔类产品交易的税率也只有3%。
可是对于伊尔库茨克的商人来说,北海镇征收5%的商品交易税,不只是动了他们盘子里的奶酪,而且是狠狠的切了一刀。
从彼得一世为了解决财政困扰,进行税制改革开始,人头税就取代了按户收税。同时由于农村人口一直占据国民人口总数的95%以上,由“国家农民”、“地主农民”和市民阶层缴纳的人头税就成了沙俄帝国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商人这个阶层在十八世纪前半叶也被纳入“市民”阶层,他们支付的人头税和普通居民一样,而在村社中按照贸易和手工业计算后,他们不得不支付比普通市民多得多的税收,弥补了那些贫穷者的税收不足部分。
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女皇为了发展工商业又进行了改革。在1775年~1785年实施的新税制使城市居民分成了享有特权的一、二、三等商人和没有特权的市民阶层,一等、二等和三等商人免人头税,免兵役。
商人们缴纳的税收直接与他们的资本数额相关,也就是按照资本额的百分比缴纳直接税。第一等级的成员有权进行对外贸易,其资本不低于10000卢布;第二等级的商人有权在国内各地进行贸易,资本额不低于5000卢布;第三等级商人能在自己所处的县和城市的范围内进行贸易活动,资本额不低于1000卢布。至于那些低于1000卢布资本的市民,对不起,继续交人头税吧您呐!
最有意思的部分来了,沙俄帝国是如何确定商人资本的数量以及他们应缴纳的税额呢?嘿嘿,人家搞的是自行申报。一切有上帝见证,大家都是女皇治下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少交税这个事上,从来不分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一切神明就算瞪大双眼也没用。
所有的第一等级商人,不管自己的财产有多少,申报数字都是一万至一万零五百之间;所以他们每年纳税的金额是100~105卢布,第二等级是10卢布,第三等级是5卢布。
注意!这个税可不止是针对商人本人,而是向其家庭征收,包括了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以及所有没分家单过的亲戚;当然也包括了他们的佣人。
然而北海镇的新条例颁布后,以西比亚科夫为首的五大家和其他三级商人犹如脑门挨了一记重锤,一下就被砸懵了。北海镇才不管你资本额有多少呢,一律按商品交易额收税。
以前他们每年不管买卖多少货物,总共才交105卢布;现在可好,光是茶叶一项,他们每年就要缴纳数万卢布;更不要说还有大额的毛皮贸易,以及在尼布楚的银矿项目。
光是西比亚科夫名下的各项产业,在去年就被征收了超过十万卢布的税款。而且北海镇还不收女皇陛下那烂大街的纸钞,只收银币或者金币。一枚银卢布的含银量是7.8克,十万卢布至少就是780公斤的银锭。
这特么能不招人恨吗?他在尼布楚的银矿一年也提炼不出这么多白银来。
除此以外,北海镇还剥夺了商人和教士们参与城市管理的特权,停摆了市议会,所有新设立的公共设施都不容商人们插手分润。同时,新的税收条例还包括了教会必须按照拥有的土地面积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