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白纸 > 历史军事 > 海上升明帝 > 第874章 汉王

第874章 汉王(1 / 3)

第874章 汉王

汉王的封地在青海黄南,这里还算是个不错的地方,宜耕宜牧,就是有些偏僻,但起码比老九宁王的地盘好的多。

现在七岁的宁王,封地远在奴儿干的永宁,那可真真的蛮荒之地,一年有一半多时间是冰雪封冻的,虽说现如今大明航海技术发达,且沿海新设了许多港口,如登州、青岛、旅顺、大连、丹东、济州、五岛、对马、咸镜、清津、珲春、海参崴、胡叶克、库页、永宁、驱度寐诸港,海参崴和永宁都是聚集了过万移民、土著的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但毕竟太远遥远,除了极有冒险的猎人、皮毛商人等,更多的还是流放的罪犯。

对于堂堂皇子亲王,封藩永宁,那就跟流放没什么区别。

“封藩青海,驻藩贵南?陛下只答应给殿下修一座汉城、汉王府,就没其它的了?”

“封民百姓呢?王府护卫呢?”

汉王侍读沈宏邦对于自己的妹夫封藩贵南却并没表现出多高兴,虽然说那有可耕地百万亩,草场千万亩,确实挺大一块地,说是一个县,但能比的上浙江一个府那么大了。

可光有地盘也不行啊,青海不是浙江,贵南更不是宁波。

沈宏邦是大学士沈宸荃之子,他老家宁波观海卫,那是浙东宁绍平原之地,依江沿海的鱼米之乡,还有渔盐海运之利,沈氏始祖自南宋时辞官隐居慈溪观海,创办海隅书屋,授徒讲学,耕读传家,到了明代时,已是当地有名的士族,大夫第,金鸡门头,进士门头,河下大屋等,无不辉煌气派。

他们家所在地的沈师桥还是当地有名的商业大镇,半个镇的商铺都是沈家的,周边无数土地也都曾是沈氏的。

沈宏邦虽很早就启蒙读书,立志科举,却也不是普通寒门学子,只知钻研八股,于经济工商等等也是有些研究的。

他很清楚,汉王的这块封地,是还可以,但如果仅有块地,没有人那不行的。

这个人既包括护卫军队,也更指佃户和属民,没有人,就算有一千万亩耕地,那也是死的。

一百万亩可耕地,其实也不过万顷地,还不是熟地,更别说现在没有农民,那地再多有什么用?

“陛下说让我去招募移民、牧户,还说也可以去买些奴隶过来,还说封地的这些地可免税十年。”

“王爷啊,哪有这么好招人的啊,现在内地想招个佃户都难,王爷远在河源,要招移民来就更不易了。朝廷移民边地,那是直接授分田地,殿下难道也要授分田地,可把地都分了,那殿下不没了?”

朱弘椮倒是不急,笑着道,“陛下说那边有矿,可以先到内地招商合作采矿,然后咱们在贵南建些庄园买奴种植,也可以招些商人过来商屯,咱们收租子。”

“没那么容易的,现在不管是中原内地,还是沿海港口,又或是边疆之地,最缺的就是人了。”

沈家产业很大,本家是宁波有名的大地主,且早就有参与工商甚至是海贸,这些年来,做为元勋功臣家族的沈氏,更是成了浙东勋臣集团里重要一员,在军工、海贸等几大领域,都有很不错的发展。

可谓是家大业大。

甚至还在海外也有自己的种植园,可他们一样缺人,严重的缺人,沈氏也是最早开始大量购买奴隶填充庄园、工坊用工荒的,但到现在也依然面临严重的用工荒,劳动力现在成了几乎所有豪强地主甚至是大商贾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从这方面来讲,绍天朝这几年来,其实上层有个隐秘的路线之争,那就是拓张和不拓张,尤其是移民拓疆这个政策,使的大量内地人口外流,使的那些地主豪强大工商主们没有了廉价及充足的劳动力。

本来新兴的资本,新兴的重商政策,就必然羊吃人,地主们加强兼并土地,让更多农民失地,将部份农民变成佃户,而将更多失地农民挤进城去当雇工伙计,进作坊进矿山,成为产业雇工。

可现在朝廷积极拓边,打下一块又一块的新领地,然后在那边搞移民分地,一户几十甚至上百亩的分,吸引了许多人过去。

相比起留在内地当佃户或是去给商人做工,明显传统的中国百姓,觉得能有块自己的地会更有安全感,在背井离乡迁移,和一大块自己的土地间,最终还是越来越多百姓迁移出去了。

而内地留下的百姓,也因为崇祯到绍天朝的这几乎改朝换代式的大变动,最终大规模的调整了土地,许多百姓也分到田或买到官田成了自耕农了。许多地主把过去非法吞并、侵占的官田、民田等吐出来,大量原皇家、藩王、卫所、官衙的官田拿出来分授给百姓,增加了许多自耕农民。

民间地主豪强士大夫商人反对声音很大,可皇帝简单的搞了几个大案子,就把这些反对的声音给镇下去了。

这就是马上打江山开国君主的威势厉害所在,想反对皇帝很难。

此路不通,只能另寻他路,那便是把钱转入工商,甚至海外,许多原来的大地主

最新小说: 史上最狂太子爷 无敌冠军侯 红楼之贾琮崛起 晋庭汉裔 神医家丁 为了不被充军,我靠种地富甲一方! 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 僵尸天子 饥荒年,我粮站老板,女帝尊我护国神 亮剑,红色最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