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未亮,鸡鸣一声,大明洪武的早朝就开始了。
今日少许有些政治嗅觉的人已经在闻到了空气中潮湿的杀气,因为他们看到凌汉手里揣着奏章进了大殿。
于是他们小心翼翼缩着脖子,拢着手袖,走进了奉天大殿,生怕自己一个举动引起凌汉的主意,万一让他上奏的时候捎带提一下自己的名字可就大难临头了。
早朝太早,天未亮,大殿里更是暗淡,随着宫人将大殿的蜡烛点亮,朱元璋威严的面容和太子朱标沉静的脸就显现了出来。
“咱的科举大考结束了,今次录取人数较之往年要多,咱听太子说,这次有不少人才可堪大用。”
“早朝散后,咱和太子咱这宫里就热闹了,咱准备琼林宴顺便问几个问题,你们手头上没啥紧要事的,就都来凑凑热闹,也来看看咱这科的人才。”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完,下方群臣却是不敢有什么响应,静待着皇帝后面的指示。
“有事早奏!”朴不成公鸭嗓响起。
而随着朴不成声音响起,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的都掠向了督察院左都御史凌汉。
预想中的事情也自然而然的发生了,看着凌汉将奏章举过头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凌汉上奏,皇帝注意力肯定会被转移,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再也不用被皇帝盯着,如芒在背了。
“臣,有奏!”凌汉声如洪钟,奏章高高举起。
朴不成下高台将奏章拿了上来,恭敬递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掀开奏章,眯着眼,眼中划过的一丝不悦,被太子朱标敏锐的捕捉到。
很显然,凌汉似乎并没有完全按照父皇的意思上奏。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将奏章递给太子,“你看看。”
朱元璋声音里带着的情绪,堂下臣子全都听到了,凌汉自然也听到了。
“陛下,容禀。”凌汉道。
“讲!”朱元璋皱眉。
“陛下,臣闻栖培蝼者,不睹崇泰之干云;游泞涝者,讵识沧溟之沃日?臣蒿莱弱质,衡泌鲰生。未识广厦之居,安知太牢之味?不量蕞尔,轻从裒然;粤惟皇家出震,累叶重辉。被子育之深仁,科举为之量才,恩皇之博爱,星阶已正。旌好学之流,赏力田之伍,则家罕贫情,位列儒矣……”/
凌汉高声朗读,虽是引经据典,言辞乏味,但是毕竟在朝的都是就读经典的官员,即使殿上的大老粗武将也大致能听懂意思。
而即使不知道,听到科举两个字,他们也大致猜出来凌汉奏章是关于这次科举的。
听完凌汉默背的奏章,有些臣子已经开始窃窃私语了。
科举乃国朝第一大事,别说他们这些京官了,就是乡下老农都想打听打听今年的状元郎是谁。
“咱不听这些,讲后面的,说你要告谁?”朱元璋眼神冷冽的盯着凌汉。
“陛下,臣觉得此次科举,颇为不公。”凌汉叹息一声,他自然知道皇帝为什么生气,但是他必定不会按照皇帝说的做,他是个御史,正直的性格不会让他凭空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