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白纸 > 武侠修真 > 明末黑太子 > 第957章 彭宾见闻

第957章 彭宾见闻(1 / 3)

某太子一直认为,文化产物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更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

对此观点,拜读过某太子诸多著作的当代头号大儒刘宗周深以为然。

在看过《关外秘史相册典藏版》之后,刘宗周又觉得自己茅塞顿开。

原来还可以这般制造并使用书籍,真是胜读十年纯文字的书啊……

像在南都被天书点醒的徐孚远、陈子龙等人,不愿再陷在泥潭里。

之后来到北都,某太子也为其安排了差事。

徐孚远年过四十,志向尚存,可筋骨已经不如年轻人了,某太子就让其为刘宗周打下手,一起编写字典。

陈子龙等年轻之人,均有报国之志,更愿意投笔从戎,经过相关考试与三个月的军训,正式成为东宫卫队的文书。

待经过专业进修之后,便可晋升为军官。

对于这伙南方来的人,某太子根本不会强求与强留。

时间差不多了,便可按照本人的意愿行事了。

想留下的,自然能够赏个薪水更高的差事。

想回家的,写封介绍信,某父皇看在某孝子的面子上,也不会为难这些人。

某太子特意赠送了这伙人两套《关外秘史相册典藏版》,刚好每人一本。

可以一边传看,一边进行学术交流……

陈子龙等少数年轻力壮之人甚至随军出征,参加过滦河大战。

对于如此规模的战事,与无比恢宏的场面,正符合这些人心中的夙愿。

凯旋之后,陈子龙还将经历说给徐孚远听,让后者开赞叹之余,不禁大为遗憾。

待王师北伐,徐孚远定要拼死向某太子求个随军文书的差事,也好能够得偿所愿。

陈子龙等人将经历写信告知江南的友人,加之照片与报纸的佐证,让南都城内的市井流言不攻自破。

就跟当初北都城内有人说某太子被皇太鸡打得大败而归一样,南都仍有不少居心叵测之人,等着看某太子的笑话。

只不过崇祯对某孝子的本事还算是清楚的,这孝子心眼太多,诡计多端,纵使打不赢,也不会输得过于难看。

崇祯一方面是盼着大明王师取胜,不至于让某孝子葬送十万精锐。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王师大胜之余威,震慑整个江南地区的贼子们。

某孝子虽然比较能气人,但也比较能打仗。

一次干掉三万东虏披甲兵,还是在野战的情况下。

经过反复核实无误之后,崇祯自然是龙颜大悦。

这下江南指望可以改朝换代的贼子们彻底没了念想,要么跪地求饶,要么滚出大明!

某孝子在军事上的胜利,或者说没有失败,让某父皇变相夯实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一些漏网之鱼本想借着暴明军队落败之际,再次发动叛乱。

没成想,连客观条件都不具备了,最终只能偃旗息鼓。

先后投靠某父皇的陈名夏、彭宾、阮大铖等人,在闻讯之后,纷纷以此大做文章。

对于大明的形势,一顿大吹特吹,是役王师再次大获全胜,取得辉煌胜利,完全归功于三军将士用命,太子指挥得当,皇帝高瞻远瞩……

内容让某太子看了都感觉比较反胃,但听说销量是实打实的超过了五十万份!

这说明啥?

说明一群墙头草没啥主见,哪边能赢就向哪边靠拢!

这下没人再敢大肆抨击某太子花钱甚多,重用亲信,压榨百姓,穷兵黩武了。

只能挖空心思表示要求太子,趁皇太鸡新败,尚未恢复元气,尽快收复辽东故土。

对此,某父皇根本不打算搭理这些人。

历史经验告诉某父皇,打东虏这苦差事可不是谁都能干,更不是谁都能干好的。

李成梁、熊廷弼、王在晋、袁崇焕等人,全部折戟在辽东,要么死在当地,要么调离职位。

只要某孝子是虏酋皇太鸡的天敌克星,能够再次让王师重创东虏大军,有朝一日必定可以收复辽东。

那某父皇就乐意出钱出粮,并且不予理会别有用心之人的奏疏。

某父皇的底线就是首先,大明不能亡。其次,东虏要被消灭,故土要被光复。最后,自己还是皇帝。

只要某孝子能满足这三个前提条件,一切都好说!

现在看起来,大明多半是亡不了了,甚至还真有中兴的迹象。

起码朝廷对税收的控制力大大地加强了,而且赈济情况也比较理想,且流寇实力被大幅度地削弱。

更重要的是,随着与荷兰签署《明荷友好通商条约》,大明的沿海贸易正在飞速发展,税费自然大受益处。

尽管由于郑氏集团的存在,海税还是收不上来,但商品出口的税费,朝廷还是能拿大头的。

最新小说: 满级小师妹今天也想装柔弱 凡人:不灭仙途 败犬女帝,把头发盘起来! 就这开局,凭啥去修仙 宗门全是妖孽,偏偏我是大师兄 我在玄幻王朝争天下 贯日 星辰大地纪元 口袋里的读物之时戒 诸葛仙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