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搞出这一排扩音器,不仅把城墙下的人镇住了,就是坐着歇气的老朱,听到如此洪亮的声音都吓了一跳。
好在他早就习惯了大孙的惊人手段,这才不至于当场失态。
可即使这样,当他看向摆在城墙上的几个大箱子时,思绪也不禁飞扬起来。
这玩意好生神奇,竟然能扩大说话之人的声音?
若是用此物宣读圣旨,岂不是全城百姓都能听到?
还可以找字正腔圆之人宣读大诰、朝廷的最新文告,既可以让百姓知晓律法,也能普及洪武正韵……
正当老朱思绪乱飞,拼命地想着如何最大化利用扩音器之时,突然听到朱允熥大喊“你可知罪”四字。
老朱听到这句话,羞愧得恨不得拿袖子把脸给遮上。
这逆孙没救了,如此严肃的场合,竟然干出如此轻佻之事。
朱允炆那傻孩子就差把骂人的话写他脸上了,你还问他知不知罪……
朱允炆听到这话也懵住了,自己只是劝谏啊,咋就犯罪了?
再者说,罪不罪的也轮不到这孙子说吧,他凭什么对自己的事指手画脚!
朱允炆本就带着气,现在更是气上加气。哪怕明知道没朱允熥声音大,他也声嘶力竭的呐喊着。
“我没罪!”
“我是为民请命!”
“虽说有冒犯皇爷爷之举,但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亡其家!”
“我行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上对得起皇爷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
朱允炆这番话一出,顿时迎来满堂喝彩。不论是跪在地上请命的学子,还是远处看热闹的百姓,都不禁为其鼓噪呐喊。
哪怕是站在洪武门两侧的官员,在听了朱允炆这番话后也不由暗暗点头。
不论今天这事是否合适,这番话一出,朱允炆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
就算他不能收获圣心,也能收获百姓的爱戴。
在城墙下一片喧哗之时,就体现出扩音器的重要性了。
朱允熥只是“喂喂”了两声,就将城墙下的声音给压了下去。
“就你还诤臣、诤子?”
“你知道那个诤字咋写不?”
“该不会是魔怔的怔吧!”
“以下犯上,本数大不敬之罪,你竟然还敢说自己无罪!”
“你平时的温良恭俭让呢,你平时的仁义礼智信呢?”
“你在大本堂读了快十年的书,就学了个无君无父,以下犯上?”
“啊呸!”
朱允熥的话本就恶毒,再加上扩音器的加成,直接将朱允炆的小脸气成猪肝色。
更让他恐惧的是朱允熥的声音太大了,大得远近几里地的人都能听到。而他的声音,超出几十丈之外都未必有人能听到,这对他太不公平!
老朱看到这逆孙竟然在城墙上骂起仗来,气得他恨不得命人将其给拖下去。
不过细听之下,好像还有那么几分道理,也就随他去了。
反正他丢人的事多了,也不差这一件。
城墙下的大臣看到两个皇孙骂架也是一阵无语,心道皇太孙这是什么奇行种啊,如此严肃的场合竟然骂仗玩?
只有京城百姓非常感兴趣,恨不得赶紧回家取小板凳,看这对皇孙大骂三天三夜。
此次新税法,本就对京城百姓影响不大,所以不论结果如何,都不影响他们打工赚钱。
但是外地来的百姓,还有憋着一肚子气的书生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此行最大的目的就是迫使皇帝废除新税法,恢复到洪武早年的筛子一样的旧税法。
因此,在朱允炆被朱允熥一通神侃跟整蒙了的时候,跪在洪武门正门方向的上万学子纷纷指责起朱允熥来。
“巧言令色鲜矣仁!”
“皇太孙乃诛心之言!”
“皇长孙仁义无双,不容任何人污蔑!”
上万人你一言我一语,嘈嘈杂杂,但他们毕竟是有素质的读书人,很快就变得统一起来。
他们首先统一了“皇长孙”的称呼,其次统一了皇长孙的人品。
然后口号就变成“皇长孙仁义,救民于水火”,在充分夸奖朱允炆的时候,这帮人还不忘踩一下朱允熥。
比如皇太孙年轻,不懂治国之道。皇太孙无赖,祸国殃民之类。
朱允炆听到这些一边倒支持自己的声音,脸上这才好看点。
同时也再次鼓起勇气看向城墙,挑衅似的看向朱允熥。
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看看吧,这就是民意!
然而,朱允熥面对这山呼海啸般的质疑声非但没有惧色,反而有几分跃跃欲试。
“都闭嘴!”
“孤跟二哥说话的时候,闲杂人等不许插嘴!”